- 福必居起名
- 郝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郝姓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商朝天子帝乙。相传契(又称阏伯)为商的始祖,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火正和司徒,掌管火事和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第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
郝姓姓氏简介
郝姓 郝[郝,读音作hǎo(ㄏㄠˇ)或he]。《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从音壑(he)(注:郝本读作he,郝字读hao是由于方言变化,且仅在河北、北京一带,全国解放后普通话改革,因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统一读作hao。然晋、陕、鲁、豫、四川及南方未学普通话的人至今仍读作he)。
郝字古体为“赤邑”(见《康熙字典》),即左边为赤,右边为邑(类似姓字还有郑、邓等等)。邑为城池乡堡村落。
郝姓历史发展
郝姓姓氏起源
郝姓,源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又称郝骨氏(又称郝省氏或赫胥氏),属于复姓省文简改为氏。《新唐书·宰相世系》所记载:“郝氏出自郝省(骨)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据史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在炎帝神农氏又叫郝骨氏,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大臣,曾帮助太昊治理部落。郝氏家谱关于郝乡的记载,在南朝梁武帝时任江夏郡太守的郝廻写的“丹阳郝氏源流总序”一文中称:“郝氏出于赫胥,为太昊佐臣,曰郝省。”“本风姓,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初封大原于郝,为邦国,后因以为氏,凡郝皆其后也。至春秋时郝为小国,迨隶盩厔之终南,徙并州之太原,周末自终南徙巴蜀汉中。”赫胥氏也称华胥氏,属伏羲母华胥氏族,属于风姓的一支(伏羲氏族为风姓)。到了商朝晚期,郝骨氏有个裔孙叫作郝骨期,被商王武乙封在郝邑(今山西太原),于是郝骨期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氏,亦称郝氏。到了殷商末期,郝邑被姬姓周族首领古公亶父所占有,成为周族生息之地。古公亶父,就是周太王。周太王率族人居住在郝邑,周边的北狄族人常来侵犯,周太王为了避免****,遂率部离开郝邑,向西南迁徙到歧山脚下(今陕西宝鸡歧山一带),在渭水平原地区开始逐渐壮大起来。
传到周太王之孙姬昌,成为殷商四大诸侯中的西伯侯,最后其子周武王成功地推翻了殷商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西周王朝,到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晋国,郝邑归晋侯所有。
源流二
源于子姓,出自殷商第二十七代帝王帝乙之子子期的封地郝乡,属于以居邑名为氏。相传契为商的始祖,帝喾(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赐居于商(今河南商丘)。相传其母因吞玄鸟(乌鸦或燕子)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十四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了子氏为王的商王朝。商王朝在第二十七代帝王商康丁子嚣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郝乡(今陕西周至),称郝伯。公元前十一世纪,商王朝被周武王灭亡之后。亡国后,在郝伯子期的后裔子孙中,有人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郝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另有的则以国名为氏称商氏,世代相传至今。
郝姓 该支郝氏被史称郝氏正宗,族人皆尊奉商康丁、郝伯子期为得姓始祖。
关于郝氏源流于子姓(古称好姓)是比较可靠的,如果追溯到上古传说,反而为谬,那时候连赤字都不存在,何来郝之说,而那些传说的神话人物,经过后人杜撰,也多不可考。甲骨文记载有“辛亥卜赤王受侑”,意思是要问“赤”这位先公会保佑商王吗?赤字甲骨文上为人或大或天,下为火,意思是祭祀尊敬的先人,而赤字即是郝字前身。先祖契为火正,也称阏伯,商王氏族给后人取名有以齿序排列之规律,即给有贡献的王族或子孙赐以某位功业显著的先公之名的情况。先商时期商部族擅于制陶和冶铜,商族人制作的陶器和铜器卖到周边许多方国,所以先公名多有陶唐之谓,帝喾的”喾“其形与唐字极相似,喾字是后来演变。商太祖成汤甲骨文就称”唐“、”成唐“,子姓后人多尊为”赫“君,古谱有”赫赫成汤,我祖唯扬,世泽郝氏,千古留长“。
源流三
源于匈奴族,出自十六国时期胡夏(大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史书记载:“上党、卢水、汾州郝氏出自匈奴。”匈奴族郝氏出自匈奴铁弗部。在史籍《魏书·铁弗刘虎传附屈孑传》中记载:“刘虎之曾孙屈孑耻原姓铁弗,改为赫连耳,自云徽赫与天连;又号其支庶为铁伐氏,云其宗族刚锐如铁,皆堪伐人。”1998年5月,在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黑家堡镇瓦村忘台庄,出土了一通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的《郝伏愿墓志》。这些长期留居陕北各地的匈奴郝氏部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与各民族错居杂处,不断接受汉文化的熏陶,最终都融入汉民族中去了。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徙居外地,而另一部分则在陕北繁衍生息,如今已成陕北地区大姓一族。郝氏主要分布在延长、子长、延川、清涧一带,与北朝至隋朝郝伏愿家族的活动区域相吻合。据文献《延长县志》中记载,至1986年,延长县的郝氏人口达一千九百八十一人,成为延长县的大姓之一。其族源除了出自三千年前的商汤的后裔郝氏外,出自匈奴的郝氏又是一个重要来源。
郝伏愿墓志,是陕北郝氏族人源出匈奴郝氏的历史佐证。
源流四
源于乌桓。为古代乌桓国姓氏。 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乌桓国后来与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汉文化,其人有以图腾颜色起汉姓称赤或赫,有以地为姓称郝,其中赫、郝又多误记误传,混淆起来。
源流五
源于西南夷,出自唐朝时期西南地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唐朝时期南蛮有郝氏。据史籍《旧唐书·南蛮传》中记载:“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源流六
源于党项族,出自宋朝时期西夏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史书记载:“西夏人中有郝氏。”
源流七
源于满族。
其一,源于纥石烈部(赫舍里氏)。纥石烈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古肃慎时代。最迟在唐朝末期,纥石烈已经成为靺鞨(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详见《金史·本传》)。到了金朝时期,纥石烈部人口众多,开始向全国分布。金朝被蒙古与南宋联军所灭之后,纥石烈氏族返回东北地区,逐渐分散于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伯都讷(今吉林松源)、多尔济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黑龙江色钦及穆理哈村(今黑龙江穆理哈村)、塔散堡(今辽宁锦县塔山)、长白山等地。明代被称作何舍里氏,明末清初则称为赫舍里氏族,满语为Heseri Hala,是建州女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清代是满族、锡伯族最显赫的大姓之一,后改汉姓为赫、郝、何、英等姓。
其二,源于伊拉哩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满语为Ilari Hala,汉义“开”,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叶赫(今吉林梨树)、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东北十五公里处)、松花江等地,为满族、锡伯族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满族、锡伯族伊拉哩氏多冠汉姓为郝氏、伊氏、何氏、赵氏、尼氏、潘氏、苏氏、许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靳氏、李等。
源流八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郝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郝氏,世代相传至今。
郝姓姓氏始祖
郝姓始祖 帝乙 帝乙。
郝姓迁徙传播
郝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二十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5%左右。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 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始于商末太原郝乡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秦汉之际,郝姓人已逐渐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陕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内繁衍播迁。
晋末,由于官职调迁,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润州丹扬(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小丹阳),传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阳徙至安陆(今属湖北)。两晋南北朝时,虽社会动荡,但居山西之郝姓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战乱而迁山东者,河南之郝姓有迁安徽者。
隋唐之际,社会安定,郝姓在陕西京兆一带繁衍壮大,并形成郝姓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并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灭亡后,郝姓有南迁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汾阳)的著名画家郝章为避战乱,兵火后迁居阆州(今四川阆中)并落籍当地。
唐宋以前,郝姓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较他姓要晚,规模也要小的多。
唐宋之际,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现了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时,灾疫不断,农民起义军四起,后互相攻伐,导致中原、华东、华中人口锐减,明初洪武年间,郝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北京、山东、天津等地。
明清之际,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渐广,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载入史册的郝姓人物;同时在东北的辽宁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点。
清代时,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随走西口的风潮,有迁内蒙、甘肃者;因为战争,有部份族人迁徙至四川雅安名山,后有一部份人因生存而迁秆徙到汉源使得四川也有了郝姓的分支,后来又有郝姓族人移民台湾,迁徒到欧美国家。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
如今,郝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为多,这三省的郝姓约占全国汉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
郝姓人口分布
历史上郝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郝人活动于陕西,后北上山西、内蒙古,东移河北,继续东移到胶东半岛。汉晋时期一直以华北、东北地区为主要的活动地区,晋未有一支南下移民安徽。隋、唐、宋时期郝姓由河南、山东等地向四川和江南散播,到明、清时江南地区郝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但郝姓的主力仍在北方。
宋朝时期,郝姓大约有1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9%,排在第八十八位。郝姓第一大省是山西,约占全国郝姓总人口的4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四川,这二省郝姓大约占郝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河南、安徽、陕西、河北、湖北等五省。全国郝姓主要集中在陕、川、晋、豫地区。
明朝时期,郝姓大约有1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排在第一百零八位。宋、元、明期间,郝姓人口没有增长,凡主力在北方的大姓,几乎都受到了战乱的伤害,郝姓也不例外。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山东、河北,这三省郝姓大约占郝姓总人口的73%,其次分布于陕西和河南,这二省又集中了14%。山西仍为郝姓第一大省,约占郝姓总人口的38%,宋、元、明期间,郝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部和西北迁移,这与中原人群因战乱而向东南地区的迁移有很大的差别。全国重新形成了冀、晋、鲁郝姓人口聚集地。
当代郝姓的分布和图谱
郝姓分布图 当代郝姓的人口已达到270多万,为全国第八十二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郝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山西、山东三省,大约占郝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河南、黑龙江、陕西、内蒙古,这四省的郝姓又集中了30%。河北居住了郝姓总人口的18%,为郝姓第一大省。全国郝姓分布仍以冀、晋、鲁为聚集的中心,向南北散布,但东北地区的郝姓发展迅猛。
郝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河北大部、晋鲁、京津、豫陕宁北部、内蒙古中部,郝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2.3%,该地区居住了大约52%的郝姓人群。在河南南部、陕宁南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四川东北角、重庆北部、鄂皖苏大部、内蒙古东部、黑吉辽,郝姓在人群中的频率在0.2%—0.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5.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8.5%的郝姓人群。
郝姓传统文化
郝姓郡望堂号
姓氏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姓氏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当时为桓温南蛮参军,有一天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人家奇怪地问:“书在哪里?”他拍拍肚子回答:“我的书都在肚子里呢。”
丰文堂:源出郝经,字伯常,元朝陵川人(今山西陵川)。元世祖即位前召他询问经国安民之道,他条陈数十事,元世祖大悦,待继位后,即任其为翰林侍读学士。郝经曾充国使出使南宋,被留不屈,居十六年归。在留宋期间,郝经著述甚多,其文丰蔚豪宕。故其族人以“丰文”为堂名,此即郝氏“丰文堂”之由来。
郝姓家谱文献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清)郝澍敏纂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东栖霞郝氏晒书堂支谱一卷,(清)郝联荪、郝联芬等纂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北藁城郝氏族谱四卷,(民国)彭树樟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铅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北定州郝氏族谱一卷,(清)郝秀峰等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郝氏族谱,(清)郝植恭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民国)郝庆镛、郝晋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德义斋石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沛邑郝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淮山郝氏族谱五卷,首一卷,(清)郝嵩云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三河郝氏贻芬录,(民国)郝鹏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北京怀柔琉璃庙郝氏族谱,(清)郝澍敏纂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清)郝德隆、郝宏泽续修,清宣统元年(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郝氏历代家谱一卷,(民国)郝国俊修,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郝氏家乘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北京厚记石印局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郝姓字辈排行
安徽安庆市地区郝氏一支字辈:成受荣道、思文鼎广、万良孟仲、继正朝邦、本同启秀、忠敬嘉祥、希先一志、善应名彰、仁昭义立、裕世之纲、开宗永发、衍庆咸昌。
安徽六安市寿县炎刘镇磨湾郝氏一支字辈:“廷恩广佩世泽绵祥安登善庆远道昭光”。
安徽萧县郝氏字辈:达 人 继 启 振 鸣 盛 朝景 行 维 念 立 德 孔 昭七修时又拟二十辈字先 祖 炳 忠 义 后 坤 宜 敬 承兴 华 书 益 世 鸿 志 青 云 峰
重庆南彭郝氏字辈:“邦启登风世大文联如怀祖德永远光先”。
河北藁城郝氏字辈:“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河北河间沙河桥镇东苑各庄村郝氏字辈:“国继广大宪 寿运奉廷彦”。
河北尚义县郝氏字辈:“天子万年春常在,熙朝千载庆凤麟。”
河北阳原县要家庄乡大盐厂村郝氏字辈:“有进学义功,凯科取世文,吉善天恩报,志愿炳生荣。”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
河南安阳县(彰德府)吕村乡西常山村郝氏字辈:绍承先业,永传万世。
河南安阳县(彰德府)吕村乡朱村郝氏字辈:平生永思春,和顺布宗亲,大孝常光祖,纯忠自显君(明朝初期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十代后续20字辈)。
河南濮阳郝道期郝氏字辈:“新景怀洪兆 继世振宇文”。
河南商丘郝氏字辈:镕芳万德天佩永明廷克宁伯汝月来尚齐(分支第九世开始,≈1631)。
河南唐河郝氏字辈:“本立而道生修身以齐家有容德乃大”。
湖北广水郝氏字辈:“钟毓贤才,云家光国”。
江苏沛县郝氏字辈:“常海慎重时维宏隆金玉人才木火水土中心允敬大本克吨世承先训记作思存昭良其续传后延恒”。
辽宁辽阳郝氏字辈:“文万庭玉广春景庆西成殿云富久贵忠永谱占魁”。
山东鲁西南郝氏字辈:“广红为敬良,以青照来现,福立庆安祥”。
山东泗水县郝氏字辈:“宝善昭余庆钦正齐荣广”。
山东烟台郝氏字辈:“国久承光万代永兴允希广士坯庭言忠允笃有维元丕廷宝嘉绪立昌”。
山东莘县王庄集乡后侯庄铺村字辈“东方朝丙瑞,庆广福记德”。
山东阳谷县七级镇郝林村郝庄字辈:金传万世,以孝为宗,长继香貌,光耀裕亭。
山东阳信西郝村字辈:“正大光明殿玉思书龙凤呈祥”。
陕西府谷郝家角村郝氏字辈:金正玉万文 治仲明秉增。
四川夔州郝氏字辈:“光耀祖先德文章继世昌传家维孝友富贵永连芳”。
山西新绛郝氏字辈:“纲墨吉绣仁升玉长成洪”。
山西盂县郝氏字辈:“德培清长世恩荣国泰安”。
郝氏晒书堂一支字辈:“忠心允敬大本克”。
郝氏一支字辈:“时保大选应明起玉永全连富耀(曜)林勇江宏晋庆高浩安团吉旺润国志春晓泽家兴百利培槐文有守壮坤洪广依瑜卫康登相”。
郝氏一支字辈:“本清继源诗书洪祥仁义发家安邦兴国”。
郝氏一支字辈:“文运洪开钟毓贤才荣家光国万世永怀”。
郝姓宗祠对联
四言
丰文尚节;引义传经:上联典指元朝翰林侍读学士郝经,字伯常,陵川人。幼年时遭金末兵乱,金亡后迁居河北,住在元朝将领张柔家,得以读他的藏书。为人尚气节,为学务有用。宪宗时,入忽必烈(元世祖)王府,因谈论治国安民之道,深得信任,跟从忽必烈攻鄂州,得到宪宗死的消息后,力劝忽必烈北还争帝位,与南宋宰相相贾似道约和退兵。中统初年,以翰林侍读学士出使南宋,被贾似道扣留在真州达十六年,至元年间才被释还。文章丰蔚豪放,撰有《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通鉴书法》等,又著有《陵川集》。诗多奇崛。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大将郝处俊,安州安陆人,贞观年间进士。累迁吏部侍郎,跟随大将李[责力]征讨高丽有功,授同东西台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参与朝政,上元初年官中书令。为人正直,操履无玷。在朝中,他每发言议论,必引经据典,主张法令应刚柔相济,凡所规风,深得大体,得高宗赞许。
储书栖腹;饮水投钱: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郝隆,字仕治,任荆州刺史桓温的南蛮参军,善于应对。一年的七月初七,人们都忙着晒衣物,他却睡在庭院里。有人问他,他答道:“晒一下我肚子里的书。”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郝廉,曾出远门,在路边井中饮水后,往往把钱投入井中,以表示清谦。
猛将旗手;红袄顺天:上联典指郝氏第一猛将郝摇旗,初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中当旗手。闯王李自成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攻清军。后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下联典指金朝末年红袄起义军首领郝定,山东衮州人。举事于泰安,曾攻克十余县,称帝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后被俘遇害。
太原一介;河东三绝:上联典指汉朝名人郝子廉,太原人。性廉洁,一介不取于人。尝过姊饭,留十五钱默置席下去。每行饮水,常投一钱于井中。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画家郝章,汾州人,居阆州。长于画人马,年已八十,每画一人一马,称绝一时。与路皋橐骆、张远山水并称河东三绝。
夫人家法;宰相襟期:上联典出《世说新语》记载,王浑妻钟氏,与弟妻郝氏皆有德行,钟虽门高,与郝相亲重,时称“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郝处俊,尝言志曰:“大丈夫惟无仕,仕必至宰相乃可。”后仕至中书令。
太原世泽;廉洁家声:全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郝子廉,性廉洁,过姊饭,默置钱于席下,远行饮路帝井水,投钱于井中。
五言
人曝笼内物;我晒腹中书:全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参军郝隆,字仕治。每年七月七日,人皆晒衣物,惟隆卧于庭中,人问之,答曰:“晒吾腹中书耳!”
七言
尔雅疏义流芳远;春秋说略世泽长:全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户部主事郝懿行,字恂九,号兰皋,清嘉庆进士,谦退廉介,潜心著述,长名物训诂之学,著有《尔雅疏义》、《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等。
八言
奇韵豪文,才推元朝;危言高论,名重汉时: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翰林侍读学士郝经,字伯常,陵川人。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名士郝洁,太原人。好危言高论,名重当时。
郝姓名义图腾
郝,由赤字与邑部组成,赤是其本义之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赤字是由大、火组成的会意字,其本意是大火。火焰赤红,故引申为红色。凡火皆有明著之象,微火仅显荧荧之弱力,大火则示赫赫之强势,赤表示大火也。按古代五行学说,南方属火,其色为赤。在古天象中有南方之星,其中一颗最红最亮、光明显耀的星称为赤。在远古伏羲氏时代有郝省氏部落,郝省氏是郝氏族的前身,位于中央伏羲氏的南方。这是一群崇拜大火和红色为氏族原始图腾的部落,其中一支以赤为其氏族的族徽和名称,所居之地称为赤,建立了城堡称为郝,其后发展为姓。
郝姓姓氏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郝姓历代名人58名,占总名人数的0.13%,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三十六位;郝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9%,排在并列第一百五十八位;郝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排在并列第一百四十四位;郝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四十位。
郝姓古代名人
郝隆:字佐治,山西省原平市东社镇上社村人。为东晋名士,生性诙谐。年轻时无书不读,有博学之名。后投奔桓温,官至南蛮府参军。七月七日见富裕人家暴晒绫罗绸缎,就仰卧太阳下,露出腹部。有人问,你这是干什么呢?郝隆答,我晒我腹中书。这就是典故“郝隆坦腹晒书”的由来。在上社村,有一块清代同治年间所立的石碑,石碑上记述有郝隆“坦腹晒书”的故事。
郝昭:字伯道,太原人,为人雄壮,身长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谋略。为杂号将军,镇守河西。曹真举荐郝昭守陈仓,迁镇西将军。诸葛亮大军逼近陈仓,先使魏延攻打,但连日无功致魏延说此城难打,诸葛亮大怒欲斩。郝昭的同乡靳详请缨游说郝昭投降,但为郝昭厉绝归降。诸葛亮强攻,激烈的攻城器械城后,郝昭以三千拒守诸葛亮三十万,相持二十余日,诸葛亮无计可破。当诸葛亮斩魏的援军王双后,因粮尽而乘机退兵。曹睿下诏嘉许郝昭的善守,赐爵关内侯。后再引见慰劳,正想重用时郝昭病亡。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摇旗:明清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郝经:泽川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他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他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秦有上卿郝晏,相传是期的后裔,其孙郝援,任太原守。
西汉有以廉洁闻名的郝子廉;郝贤,以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从大将军击匈奴,封众利侯;郝党,封亭乡侯。
东汉有郝孟真,善方术,曹操使其领诸方士。
西晋有匈奴人民起义领袖郝散,曾进攻上党(今山西襄垣东),诛杀官吏。
唐代有高宗朝宰相郝处俊。
宋代有画家郝士安、郝锐。
金国有郝守宁。
明末有学者郝锦。
郝姓近现代名人
郝姓名人——郝鸿昌 郝鸿昌:1910年8月16日生于河北沧州县。沧州是我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当地人习武成风,拳脚功夫都得自家传。郝师之父郝继春是当地清朝武举人高经奎的高足,能将一把一百二十斤重的青龙大力舞得如扯旗一般随心所欲。郝鸿昌武师从小随其父亲习武,得八极拳、劈挂拳、二郎拳、查拳和器械等之精髓。1928年,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的原国民党爱国人士张之江先生倡导中华武术,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29年,年仅19岁的郝鸿昌即考进中央国术馆就读,在国术馆副馆长、神枪李书文的第一代高足张宪(字骧伍)将军指导下,进一步深造八极拳,并在国术馆其他名家张树声、李景林、高振东、王子平、马英图、朱国福等的指导下,学得形意、八卦、太极、拳击、摔跤等,是当时馆中踢打摔拿的全能高材生,并与马英图、朱国福结为“金兰之交”。1932年毕业时以优异成绩留馆任教。1933年全国武术国考,郝师以八极拳之技法,获无级别散打第一名,被张之江先生视为国术馆的台柱。1941年因教育有方,被提升为副教授;1946年升任教务长。1948年国术馆解散后,郝鸿昌武师随张之江迁居上海虹口区多伦路张之江私家公寓 。
郝梦龄(1898~1937):近现代名人,河北藁城市庄合村人,先后入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抗日战争时任卫立煌部中央兵团中将前线总指挥,忻口会战时,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认其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他为革命烈士。郝梦龄将军是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疆场上的第一位军长,为纪念郝梦龄的功勋,武汉的汉口北小路改名为“郝梦龄路”。
郝梦龄(4张)
郝更生:亚洲运动会的发起人之一,第一届亚运筹备会临时秘书长;曾任“中国台湾地区体育协进会理事长”。
郝柏村:曾任中国台湾地区参谋总长、台湾行政部门院长。
郝龙斌:曾任中国台湾地区台湾行政部门环保署长、2007年当选台北市长,郝柏村之子。
郝誉翔:作家、学者,台湾大学中文博士,现任东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郝柏林(1934-2018):理论物理学家,主要从事理论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理论生命科学研究。
郝清玉(1904-1935):又名庆字,留村乡赵村人。1925年3月参加中国***,并在“玉华鞋店”建立正定县秘密工人党支部。1926年任中共正定地委委员。1927年参加领导了反抗奉系军阀预征钱粮和“讨赤捐”的正定农民运动。1931年2月调回省委后,被叛徒告密,不幸在天津被捕。在敌人残酷的折磨与摧残下,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了一个***员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在狱中,他领导难友们进行一周绝食斗争,终使敌人答应了“病号一律下镣”和政治犯可以订阅《上海报》、《东方杂志》等报刊的要求。1935年7月病逝在狱中。
郝蕾(1978年11月1日-):中国女演员,吉林省通化市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曾出演过《十七岁不哭》,《少年天子》等多部影视剧,其出演的电影《白银帝国》获第29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电影奖。2010年,凭电影《第四张画》荣获第47届金马奖**女配角。2012年11月,以《浮城谜事》中的大老婆角色角逐金马影后。
郝泽嘉,2009年,因出演喜剧片《财神到》,而正式走入影视圈。
郝好,2003年因出演电视剧《国家公诉》饰演“黄小静”一角进入观众视野。
郝洛钒,2011年,在电视剧《倾世皇妃》中饰演小心肝,并有着精彩的表现。
郝洋,2002年,主演亲情电影《暖春》。2004年,参演情景喜剧《家有儿女》。
郝文婷,2011年郝文婷与黑子、马诗红共同主演数字电影《血战千顷洼》,在剧中,郝文婷饰演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护士米兰。
郝劭文,1994年与释小龙合作主演了朱延平导演之《新乌龙院》,扮演了一个光头、戴墨镜的小和尚。
郝云,2006年,独立完成了个人原创专辑《郝云北京》的制作,他不仅一人包揽了专辑全部的词曲创作,还负责了编曲、演奏、录音、缩混等一系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