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甄家的女儿名字里多含“玉”字,为何甄嬛的却没有呢?
提及甄嬛之名,便不得不谈及甄家为女儿起名的规矩。其实,甄嬛最初的名字叫甄玉嬛,但她自认为此名不够悦耳,便未遵循家中规定,自行改了名字。甄家起名时,中间字必为“玉”,而尾字须带女字旁,从玉又从女。例如甄嬛的妹妹名为玉娆,便是最契合标准的名字,既含玉又有女。名字这事,有人在意,有人则否。像浣碧,便是重视名字之人。她在出嫁前,名字就得提前定好。然而内务所给名字只带玉而无女字旁,由此足见浣碧对名字的重视程度,她直接发问:“为何不从女?”得到的回答却极为简略,只因她是义女并非本家所出,需加以区分,故而只能排一个玉字。后来浣碧选了玉隐这个名字,周围人都能看出来,她对此有多不情愿。虽说浣碧极为看重名字,但甄嬛却并不太在意,在她眼中,名字不过是称呼而已,无需刻意追求。
再来说一说后宫甄嬛传演绎群的起名。有“深宫花竞”“杏雨误”“铅华乱”“镜花水月”“不吝帝王情”等选项。个人认为“深宫花竞”和“不吝帝王情”更为贴切,具体选择哪个,得看你侧重哪一方面。若不满意,还可自行修改。
关于《甄嬛传》中沈眉庄女儿名字的相关情节。其名为静和,取名时的台词如下:眉庄:实初,我想问你一句,这些年,你对我有没有过一点真心?有没有过一点点?罢了,我情愿你不说,也不要你因为可怜我快死了而骗我。温实初:那日的酒并不足以让我动情,所以我对你好、我对你好也不仅仅是因为嬛儿的缘故。眉庄:是吗?听到你这样说,我、我好高兴,这辈子遇见你我不后悔,实初,你抱一抱咱们的孩子,好不好?温实初:好。眉庄:嬛儿,孩子还没有起名字吧?静和,就叫静和好不好?甄嬛:温和从容、岁月静好,不就是咱们从前所期盼的吗?温实初:你不要哭,你不要哭,我虽然已经残废,可是我们却可以永永远远地在一起了,再也没有人会像诋毁熹贵妃一样诋毁我和你了。眉庄:实初,你要好好地陪着孩子长大,不要让别人欺负她。嬛儿,你要帮实初照顾好孩子,还有皇后和陵容,你们要、要当心。眉庄:我好累呀……真好,我、我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躺在你的怀……
最后谈谈《甄嬛传》第一集中皇帝问甄嬛担不担得起名字的原因。
甄嬛曾说自己名字中的“嬛”取自“嬛嬛一袅楚宫腰”,此句虽属淫词艳曲范畴,然作者之意大抵是以之描绘美人。故而皇帝好奇她的容貌是否美丽,能否担得起这美人之名。恰似一个容貌欠佳之人若唤作西施,便显得格格不入。
《甄嬛传》中有个情节令人疑惑:甄嬛单名一个“嬛”字,为何她的妹妹却取名为玉娆、玉隐呢?这是在甄嬛与浣碧的姐姐们于剧中相遇之际,浣碧伤心地提及了自己的名字。也许她的名字常被人呼唤,时刻提醒着她,当下自己不过是个普通女孩。在封建社会的家庭中,给孩子取名需遵循一定的规范礼仪,此事归三省六部管辖。甄远道在给女儿起名时,选用了带有“玉”字的名字,即第二个字是“玉”,第三个字为“女”。因此,原著小说里甄嬛有两个姐姐,分别为玉某和玉娆。
甄嬛原名甄玉玺,随着年龄增长,她逐渐懂得诸多事理。她觉得“玉”字太过俗气,便拒绝使用。父亲甄原道原本禁止她违背祖规,可甄嬛性格极为倔强。而且她颇具才华,容貌出众,父亲甄原道十分疼爱她。毕竟这种命名的礼仪本就代表着身份,同样流着甄家血脉的浣碧心中满是羡慕,甚至她的姐妹们也颇为嫉妒。
一日,浣碧背叛了她的大姐甄嬛,偷偷给她的对手曹琴默发送了一条信息。她以为甄嬛会去闲月阁私下见眉庄,没想到当场被华妃抓住,进而被判有罪。她不想让甄嬛安全归来,于是甄嬛坐下来审视她的妹妹浣碧,两姐妹就此揭开了真正的关系。